{{_.lang.label}}
{{_.lang[item]}}
{{_.list.alert[item].length}}
{{_.lang.noMessage}}
icon-1 {{_.$tools.formatDate(item.publishTime, 'yyyy-MM-dd')}} {{item.title}}

header-top

國際民航組織第36屆大會

theme-color 自訂顏色
A

{{item.label}}

  • {{item.label}}
mobile-tool-show mobile-menu-show
icon-theme-color 自訂顏色
A

{{item.label}}

  • {{item.label}}
icon-1

國際民航組織第36屆大會   2007-09-28

於2007年09月18至28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國際民航組織第36屆大會聚集了175個國家及43個國際性組織合共超過1,300名代表出席。會議的議題超過60個,分六個組別委員會進行討論,包括行政委員會、經濟委員會、執行委員會、法律委員會、技術委員會及全體會議,詳細探討各自領域的發展狀況及新形勢。

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主席Roberto Kobeh González於18日的開幕儀式致歡迎辭時指出,縱然民用航空成為公共交通運輸最安全的工具,但在部份地區亦錄得較多的意外數目; 縱然全球航空運輸系統擁有高度保安,但面對恐怖襲擊仍然顯得脆弱; 縱然民航技術不斷進步,但迅速增長的航空交通為環境帶來的惡性影響仍未獲有效減少。故此,第36屆大會重點討論航空安全及保安、空中航行及環境保護的問題。

為提高航空安全,國際民航組織多年前制定了全球航空安全計劃,提供了實施該組織關於安全戰略目標所需的方法論和重點,為安全舉措作出優先排序和規劃,並評估其影響。因應航空市場的變化,國際民航組織於是次會議上提出了該計劃的新文本,繼續為各國及業界提供一個共同的參照框架,並幫助協調和指導世界範圍內的安全政策和舉措,以降低航空事故風險。

安全資料的自由流通可作為確保國際民航安全的重要參考數據。但考慮到資料的不當使用所引致的負面影響,大會敦促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就指導原則的制定和實施與各締約國及國際性組織共同合作,以建立有效的安全報告系統。大會亦敦促各國在接收來自另一國家的安全調查系統的資料時,必須同時遵守公開原則和保密制度。

國際民航組織於1999年啟動了「全球安全監督審核計劃」,就人員執照、飛行標準、適航及保安等範疇向締約國進行審核,查明強項和弱項,並向各國提供建議以改善其體制。計劃自啟動後,國際民航組織已進行了多次審核和後續審核。大會的報告指出大多數國家對芝加哥公約附件關於上述領域的標準的平均實施率從初次審核到後續審核期間有顯著提高。與會國均表示支持有關計畫,並同意制定一種做法,把審計結果通報各國來提高透明度,如審計期間所查明的缺陷長期得不到解決,以不洩漏具體薄弱之處為原則,將有關情況通報所有締約國。

本澳於多年前參與了上述的「全球安全監督審核計劃」:國際民航組織於2001年及2003年分別對本澳民航局的人員執照、飛行標準及適航的工作進行了首次審核及後續審核。兩次審核均獲滿意結果。另外,為支持國際民航組織倡導的資料互通及高透明度,本澳民航局已與該組織簽定了同意書,允許該組織於網頁公佈澳門的審核結果。

航空器噪音及排放所帶來的惡劣影響一直是全球關注的問題。大會報告指出,縱然航空器科技獲不斷改善,但其仍未能抵消因航空業蓬勃發展而導致的環境問題。隸屬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的航空環境保護委員會自1983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研究如何解決方案。有關航空器噪音問題,與會國認同該委員會的長期研究及倡導改善措施的工作,並支持委員會進行持續研究。另外,與會國亦同意採納平衡方式減少航空器噪音,包括減少引起噪音的來源、訂定土地用途管制、制定減少噪音的運作程式以及航空器類別的運作限制。

隨著全球航空業快速發展,航空器排放所導致的氣候變化亦不斷擴大。大會報告指出,航空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全球總排放量的百份之二。另外,航空器亦排放出破壞臭氧層及導致溫室效應的氮氧化物。為防止氣候的惡劣變化加劇嚴重,歐洲聯盟於2006年12月曾提出將航空業納入歐盟排放貿易計劃(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該計劃規範所有歐盟航空企業以及進入歐盟境內的外地航空企業必須遵守二氧化碳的排放限制。由於限制的實施將大大增加發展中國家的航空企業的營運成本,故該議題成為會議的討論焦點。與會國均表示支持環境保護,但必須在各國共同磋商達成共息後方可全面實施歐盟排放貿易計劃。就此,與會國支持國際民航組織擔當制定航空業排放政策的領導角色。

此外,第36屆大會亦於22日進行了每三年一次的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選舉。中國繼2004年於第35屆大會當選一類理事國後,以最高票數(在167票中獲取160票)當選連任。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共有36個理事國,分為一、二和三類。一類理事國為在航空運輸方面佔主要地位的國家,名額11個。

國際民航組織大會每三年舉行一次,由締約國及與航空業息息相關的國際性組織參與,以討論該組織過去三年的活動及審議未來三年的工作計劃及預算案。本澳民航局以中國代表團成員參與了是次會議。

為確保本澳航空規章及監管工作符合國際民航組織訂定的標準和建議措施,民航局將繼續跟進自身遵守芝加哥公約附件的情況,並加強對業內營運機構的監管,確保本澳航空業的安全、健康及有序的發展。

1452055978105036.jpg

澳門特別行政區以中國代表團身份出席了國際民航組織第36屆大會。前排左起:國家民航總局副局長楊國慶、香港特區民航處處長羅崇文及本澳民航局局長陳穎雄。

image
back-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