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局於2019年5月23日公佈生效的“要求授權的所需導航性能”或“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 - Authorization Required (RNP AR)”,是提升澳門國際機場16號跑道營運安全和效率的優化措施。目前,民航局共審批了7家航空企業使用該進近程序,改善在使用16號跑道降落時因氣象因素導致的復飛或轉飛情況,大幅降低不穩定進近,減少對運載乘客造成不便,並且削減燃油消耗。
RNP AR 程序是國際民航組織公佈的進近運行的導航規範標準,採用了額外的導航精度和該導航規範所提供的收窄保護區域,有助減少航跡里程,尤其在惡劣天氣下實現更理想的最低下降高度,從而提高機場的可達性。經民航局與業界合作籌備多時和評核多重驗證後,當局於2019年5月23日正式公佈實施RNP AR,於同年審批了澳門航空的申請。2020年至2022年全球經歷新冠疫情,由於各航企暫停了大部份航班服務,故疫情期間民航局只接獲和審批了另一家航企的RNP AR申請。今年初,特區政府開始大幅度放寬出入境限制,本澳居民重啟外遊,旅客人數亦不斷上升,航空運輸需求日增,航班復運情況理想,向民航局提交使用RNP AR的航企數目亦隨之增加。至目前,民航局共審批了7家航企的使用申請,分別是澳門航空、深圳航空、亞洲航空、真航空、釜山航空、廈門航空和卡塔爾航空(全貨運)。
澳門國際機場的航班通常使用34號跑道以直線進近方式進場,但每年的3月至5月期間,受風向的天氣因素影響導致大部份進離場航班需使用16號跑道(由北向南)。鑑於16號跑道的傳統進近程序對氣象要求較高,能見度必須達3,600米,機組人員須在航機不低於720英呎時,保持目視跑道才可繼續下降。但RNP AR新進近程序可以降低航跡的不可預測性,支緩連續下降進近,讓航機可於最後進近航段拐彎,只要在能見度達900米,機組人員在航機不低於270英呎時目視跑道,便已充分滿足安全運行的要求,降低了因能見度差或雲層太低而不能降落16號跑道的機率。
澳門航空的航機和機組人員已全面配備RNP AR的技術資格,並於16號跑道進近時使用RNP AR新進近程序。以使用RNP AR前後作比較,2019年3月至5月期間,澳航使用16號跑道進場的航班復飛率為2.69%,2023年同期則下降至0.3%,復飛和轉飛率明顯下降,正正顯示RNP AR程式可大幅完善16號跑道的進場運行,降低對運載乘客的不便,此外,RNP AR因可縮短飛行時間,減少燃油消耗,從而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因此,民航局樂見更多具備所需技術條件的航企提交RNP AR使用申請。
AIC A No.03/22 “要求授權的所需導航性能(RNP AR)”申請 - https://www.aacm.gov.mo/uploads/202206/download/16540542605014.pdf
FS/APP/008“要求授權的所需導航性能(RNP AR)”申請表 - https://www.aacm.gov.mo/uploads/202205/download/16522398019336.pdf
民航局共審批了7家航空企業使用“要求授權的所需導航性能(RNP AR)”新進近程序,改善在使用16號跑道降落時因氣象因素導致的復飛或轉飛情況,大幅降低不穩定進近,減少對運載乘客造成不便,並且削減燃油消耗。
澳門航空的航機和機組人員已全面配備RNP AR的技術資格,並於16號跑道進近時使用RNP AR新進近程序。
上一篇
機場舉行油庫火警演習下一篇
內地與港澳會面探討三地空管流量管理